瑞银见他喝了药便松了口气,收拾了药碗:厨房煮了甜汤,我去给您盛一碗。说着打开门,还没迈出去就讶异道,唉,这是什么?
荣焉被他的语气惊到,顺着看了过去,只见瑞银的腿迈了一半,正悬在半空,在他将落的脚下,正蹲着一只巴掌大小的雪狮子。
第34章
三日之后,寿光帝的口谕抵达荣焉府邸,召他于未时进宫面圣。
彼时荣焉刚从睡梦之中醒来,连服了三日药,他的风寒已经好了大半,也比前几日多了几分精气神。
见到负责传令的内侍后他没有丝毫的意外,面色平静地领了口谕,将人送出门时还不忘往其手里塞了一块银锭。倒是让那内侍意外至极,随后想起这小质子曾经也是魏国的皇子,懂得这些手段倒也正常,才将银锭收好,笑吟吟地出了门。
瑞银眼瞧着那内侍出了门,方才还绷着的一张脸登时垮了下来,忧心忡忡地看着荣焉:公子,怎么会突然叫您进宫面圣?
荣焉在桌案前坐下,笑着看他:说不定是好事呢,我都不怕,你慌什么?
瑞银抓了抓头发,犹豫道:我只是觉得,依着您的身份,跟宫里扯上关系未必是一件好事。最好他们都想不起来你,由着您一个人安生的活着,谁也不来打扰才是最好。
荣焉微抬眼,仔细考量了瑞银的话,而后摇头:很久以前我也是这么觉得,很久以后我才明白,我的身份摆在这里,不管是在魏国还是徐国,都注定了不得安生。他的手指轻轻抠了抠桌案,声音低了几分,所以,我最起码要先保证自己可以活下去。
瑞银愣了一下,眼里带着分明的不解。荣焉也不在意,笑着摇头:放心吧,我自有分寸,你去准备面圣的衣物吧。
瑞银这才回过神来:是!
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,荣焉又未痊愈,临出门被瑞银盯着又喝下一碗苦涩的药汁,又在衣袍外裹上厚重的裘衣,才紧张兮兮地将人送出了门。
荣焉虽然觉得瑞银有些过于紧张,还是一一照办,走出游廊的时候,唇边还挂着浅淡的笑意。
而后他便在游廊尽头瞧见了那只小雪狮。
瑞银在这里挖了个雪洞,将小雪狮端端正正地摆在其中,游廊的飞檐能够遮蔽日光,也许这次它能在这里坚持的更久一些。
荣焉曾想过将它丢掉,最终还是默认了瑞银的行为。
他也想给自己留下那么一丁点的念想。
瞧着小雪狮的样子,荣焉忍不住勾了勾唇,他蹲下身在它前额轻轻点了一下,站起身收敛了面色,继续朝府外走去。
到达长乐宫的时候还不及未时,荣焉自觉在宫门外稍候,等着内侍入内传话。
片刻之后,宫门打开,从殿中出来的却不是方才的内侍,而是梁稷。
四目相对,第一个涌上荣焉脑海中的念头是:自己与梁稷有多久未见了?
梁稷看着那双在突然之间变得明亮的眼睛,将心间的百般念头压下,徐徐开口:多日不见,听说你染了风寒,可见好?
荣焉微扬唇,点头:承蒙将军记挂,已经好的差不多了。
梁稷的目光变得柔和起来:那就好。他看着荣焉的眼睛,突然道:还没恭喜你。
荣焉回视,一双眼里写满了诧异:将军为何要恭喜我?
二人几步之外就是内侍,梁稷轻轻摇了摇头:陛下召你前来,自是好事一桩,所以才提前恭喜。
这样啊!荣焉笑了起来,那我也提前谢过将军。
好看的眉眼弯成弧线,唇角微微上翘。梁稷明知他是故意如此,却还是在瞧见这样的笑容时有刹那的失神。
荣焉是极爱笑的,许是因为他这人虽然被养的有些骄纵,在经历苦难波折之后又格外的知足,不管是吃到喜欢的魏菜,喝到当年的新茶,又或者只是突然在街角见到正巡视的梁稷,都会露出这样明媚而满足的笑。
这一世荣焉面上虽也总是挂着浅淡的笑容,笑意却再不达眼底。
梁稷从心底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。只听得身后沉重的宫门再一次打开,韩让的声音传了过来:瑄王殿下,陛下召您入内。
好。荣焉点头,朝着梁稷看了一眼,将军慢走。
梁稷喉结微抖,应声:再会。
荣焉眼睫颤了颤,没有回应,大步进了殿门。
梁稷看着荣焉的身影消失,才转身要走,韩让吩咐内侍跟着荣焉入内,自己却跟上了梁稷的脚步:梁将军,我送送您。
梁稷与他目光相对,勾了唇角:好啊,劳烦内官了。
二人一前一后地沿着长长的阶梯向下,走出长乐宫,一路走到了狭长而幽静的巷道,周遭一片寂静,只有鞋底踩在青石砖上留下的声响。
韩让缩着手跟在梁稷身后,面色纠结,几次三番想要开口,不知想到了什么,到了嘴边的话又全都吞了回去。
梁稷用余光瞥见他的神情,微微勾了唇角,突然顿住脚步:内官再不开口的话,就到宫门了。
韩让猛地停住了脚步,用一种格外复杂地目光盯着梁稷看了一会,才终于道:我私下里让人打探过,那一日纪王殿下所戴的荷包确实是纪王妃亲手所绣,上面的针法虽也是新的,却与那一日昭仪所掉的那个香囊的针法迥然不同。
哦?梁稷挑眉,内官为何去调查这个,又为何专程将此事说给我听?
韩让上前一步,微微挑眉看着梁稷:那一日难道不是梁将军专程在我面前提点此事吗?
我吗?梁稷诧异,内官说笑了,我怎么知道昭仪的香囊会落在地上?又怎么知道纪王殿下的荷包到底是谁所制?不过我倒是有些好奇,一个是昭仪为圣上所制的香囊,一个是纪王殿下贴身的荷包,就算都巧合地用了新的针法,内官怎么会联想到一起去,还是说内官心中早就有所怀疑,才会把我一句无心的话当成了提点?
韩让微微眯眼,仿佛第一次认识梁稷一般看着他:你究竟何意?
梁稷徐徐道,据说昭仪早年家中贫寒,多亏了内官的照拂,给昭仪的哥哥安排了差事,再后来,又是内官力主将昭仪送进宫,得了陛下的恩宠,使得他们全家跟着鸡犬升天。
韩让故作平静道:这是宫中人尽皆知的事情,现如今昭仪入宫已有一年,将军还提及这些做什么?
只是我还听到了一些传闻,今日得了机会正好跟内官确认一下。梁稷道,听说昭仪当日因为心有所属誓死不肯入宫,还差点吊死在家里,到后来也不知道内官用了什么方法说服了昭仪,不仅将人送进宫内,还让她也愿意去讨得圣上的欢喜。
韩让变了脸色,微抿唇:将军不要随意听得宫中的一些胡言乱语就当了真。
我当了真不要紧,若是陛下听见也当了真可如何是好?梁稷看着韩让惨白的脸色,又道,按说昭仪若只是曾经心有所属,一入宫门两不相见彻底死了心,就算一不小心被陛下听见那么一两句传言,也无伤大雅。怕就怕在,进宫之后不进没能死了心,反而更
梁稷微低头,笑着看着韩让的神情:这么看起来,内官早就该清楚昭仪的那位心上人是谁,说不定还拿这个当做筹码将昭仪哄骗进宫的,却没想到给自己埋下了隐患?
韩让强装镇定:一切皆是将军的猜测而已。他说着话多了几分底气,将军若有实证,不如早点送到圣上面前,何必在此信口开河。
我与内官和昭仪又无仇怨,又何必这么做?梁稷晃了晃头,我与纪王殿下更是多年相交,又怎么会陷他于不义?
听见纪王的名字,韩让下意识地就朝周围看去,跟着听见梁稷后面的话,想起他与高淳的关系,稍稍松了口气,挺直腰身:既如此,将军到底要做什么,不如坦荡一点?
内官久跟在圣上身边,见遍了这些,又怎么会猜不到我到底要做什么?梁稷眨了眨眼,继续道,当日内官将昭仪送进宫中,求得无非是讨得圣上欢喜,谋得后半生的荣华富贵。现在看起来还不错,却也给自己留下了隐患。或许此事一时算不得什么,内官的荣华也依旧很难维持。
梁稷侧身,朝着皇城的西边望去,哪里正是皇后所在的昭阳宫的方向:韩昭仪现在专宠于后宫,早已惹得皇后不满,内官身为昭仪的叔父,又是将昭仪送进宫中的人,早就将皇后得罪了。将来若是太子继位,皇后成为太后,想要为难一个失了宠的内侍,一个先帝的宠妃,只怕太子也不会干涉。既如此,内官为何不给自己再寻一个靠山?
韩让瞪大了眼:你的意思是
梁稷将手指抵在唇边,做了个噤言的动作:我没有任何的意思。只是现在朝中人人都在站队,内官也该给自己谋求个后路了。
至于如何选择,就不是我该干涉的了。
说完,梁稷朝着韩让点了点头:在下告辞了。
作者有话要说:埋了太多的伏笔,以至于我非常担心道后面自己会收不回来。只能尽力而为了,感谢大家的包容。【鞠躬。】感谢在2020-05-2913:05:17~2020-05-3012:38:5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~
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:agdash2个;
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:agdash1个;
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:agdash4个;向晚的迷途指南、牙橘奶橘不吃橘、菱三亩、兵兵(无言奇兵)1个;
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:清水泠儿20瓶;是淑女不是腐女呢!10瓶;
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
第35章
长乐宫。
寿光帝正歪在软榻上小憩,仿佛方才请荣焉入内的人并不是他一样,听见脚步声一路进到殿中,也没有睁眼的意思。
荣焉安静地在殿中站定,抬眼瞧见寿光帝如此,面上依旧不见丝毫的不耐。
前世也好,今生也罢,他听过不少关于寿光帝的传闻,知道这位皇帝平日里惯常如此,看起来有几分懒散甚至糊涂,却仍能将一切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荣焉微微勾了勾唇,将双手拢在袖中,低头垂眸看着自己的脚尖。
殿中安静至极,若不是知道身后还候着几个内侍,荣焉简直要以为这偌大的长乐宫只有自己。
其实这样的场景荣焉并不陌生,那时候他还是魏国的皇子,名正言顺的嫡长子。他自幼与母后亲近,因而不并受父皇所喜,荣焉虽从不说,对于他父皇的诸多做法也颇有微词,并不愿意与其有任何接触,却迫于身份与礼法,时不时地要到他父皇的寝宫去。
除了心情极好的时候,他父皇对他的出现总是置之不理。有时候批阅奏折,有时候小憩,有时候甚至是在跟别的妃嫔胡闹。
荣焉就像现在这样,安静地站在殿中,直等到他父皇终于想起他的存在,而后行礼退下。
都说子不言父过,但荣焉还是要说他父皇实在是一个失败的人,不管是作为一个皇帝,一个丈夫,还是一个父亲。他的狂妄自大,不可一世推着他一步一步走到了最后的结局。
也连累了他的母后。
他母后明明是那样完美而善良的人,却因为少女时期嫁错了人,而延误了终身。每每念及于此,荣焉都会不自觉地黯然。
咳!
榻上的寿光帝突然咳了一声,慢慢睁开眼,随意伸出手来,候在一旁的内侍立刻捧着茶盏奉上前去。
寿光帝喝了茶,才彻底醒转过来,转过视线望向殿中,淡淡道:来了啊!
荣焉应声,而后恭顺地行礼问安,得了应允后起身站好,安静地站在殿中,腰背挺直,一脸淡然地等着寿光帝开口。
寿光帝却并不急着开口。他一边喝着茶,一边打量着荣焉,目光凝在他身上,好像要穿透他的外壳,直看到心底。
荣焉面上没有丝毫的慌乱,哪怕他察觉到寿光帝的目光,也不见躲闪或者逃避,只由着寿光帝去打量。
良久,寿光帝终于放下手里的茶盏,朝着内侍吩咐道:赐座,看茶。
荣焉拱手:多谢陛下。
寿光帝微微勾唇,瞧着他坐下后才开口:你可知朕今日叫你来所为何事?
不知,还望陛下点明。荣焉回道。
不知?寿光帝微挑眉,你与太子跟纪王关系不是都还不错,这种事他们会不告诉你?
荣焉抬眼,与寿光帝对视:荣焉确实听说了一些传闻,但,毕竟不管是太子还是纪王,他们说出来的都做不得准,只有陛下亲口所说,荣焉才敢相信。
寿光帝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:这样看来我那两个儿子倒是白花了这么多心思。
荣焉却摇头:二位殿下就算花了许多心思,也不是为了荣焉,又怎么会白费?
朕倒是小瞧了你。寿光帝思索着,手上无意识地敲了敲床沿,那要你说,我这两个儿子,谁更有本事坐到朕这个位置?
荣焉身为外人,不敢妄加议论此事。
寿光帝轻笑一声:你不是就要变成自己人了吗?说吧,你曾经也当过皇子,朕也想听听你的看法。
荣焉露出一点浅淡的笑意:那只怕要让陛下失望了,对于此事荣焉并没有什么高见,因为谁更有本事或许会对局势有所影响,但能决定最后结果的,是陛下,陛下觉得谁更合适,谁才能站到最后。
所以,你便决定弃他们二人于不顾,将主意打到朕的头上?
荣焉笑了笑:荣焉可不敢弃二位殿下于不顾。但是荣焉更不敢在陛下没有抉择之前,在二位殿下之中随意站位。人在屋檐下,还是识时务一些更为妥当。
寿光帝玩味地看着他:怪不得太尉那一日看了你的信,便决定入宫来找朕。他看了荣焉一会,而后点头,你是个聪明人,将沅儿嫁于你朕也能够放心。
多谢陛下成全。荣焉躬身,再施一礼。
朕这个公主脾气秉性不同于其他女儿家。寿光帝道,不喜束缚,贪图自在,这深宫并不适合她。你要的是驸马的身份,朕成全于你,她要的自在惬意,还等你成全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