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交手

首页
关灯
护眼    
字体:
交手 分节阅读 37

d张晓儒感激地说:“多谢会长。”

王朴堂与张晓儒多有交往,得知张晓儒要来开酱菜馆也很热情。

虽然极度不愿意,但张晓儒也得表示,以后王朴堂的酱菜,他也包了。

此话落音,王朴堂以最快的速度,帮他办好了一切手续。

张晓儒再次回到郭记裁缝铺时,发现店里来了几个人,其中有一个是隔壁酒馆的伙计。

他们有的拿着布料,还有的拿了店里那件唯一的成衣,有人还想去搬角落里的缝纫机。

张晓儒喝问:“你们干什么”

“郭青平欠我们店里钱,他想溜门都没有”

郭青平看到张晓儒,急道:“张先生,只要你帮我还清饭钱,我愿意给你们做军服。”

店里最贵重的,就是那两台缝纫机,如果被拿去抵账,他往后余生,真的只能当乞丐了。

张晓儒缓缓地说:“还清饭钱没问题,但有个事得先说清楚。你做军服是免费的还是收费的如果是收费的,我可不要。”

郭青平毫不犹豫地说:“免费,绝对免费,只要是军服就免费。”

他想着,自卫团最多就几十人吧,自己有两台缝纫机,最多半个月就能做好。

军服的款式一样,大小型号也只有几种,只要确定了款式,做起来非常快。

张晓儒笑了:“这可是你说的,只要是军服就免费。”

郭青平郑重其事地说:“对,只有是做军服就免费,只要你提供布料、针线,就算做一年也行。当然,我们吃住你得解决。”

张晓儒笑吟吟地说:“当然没问题。”

他转而对酒馆的伙计说:“郭掌柜的账算我的。”

“好啊,那给钱吧,利息就不要了,给十三元六角七分就行。”

张晓儒看了那伙计一眼,淡淡地说:“行,还是挂账上吧。”

伙计很为难:“这个这个”

此事他不能作主,但回去问东家,必然又要挨耳光。

张晓儒说:“这样吧,你回去问一下你们东家。告诉他,最多三天,就让魏雨田送钱,如果没送,你们来淘沙村找我要钱。”

伙计不敢再回去,对另外一人说:“你去问一下东家吧”

不出两分钟,那伙计捂着两边的脸颊回来了,他在门口喊:“东家应了,挂账。”

他的脸都打肿了,说话时舌头都捋不直。

第七十五章 金条

张晓儒只是轻飘飘地说了两句话,就把自己的烂账接了过来,郭青平呆住了。

看得出来,酒馆的伙计并不愿意给张晓儒挂账。

可为什么那东家愿意呢

看来还是张晓儒维持会长的身份,这些汉奸,就只知道吸老百姓的血。

对张晓儒越来越不满,郭青平特意让张晓儒多租了几辆马车,把裁缝铺的东西全部拉走,哪怕用不上的物品,也不给张晓儒留下。

张晓儒却不以为意,自己确实有点趁人之危。

可要不是这样,郭青平怎么会心甘情愿去淘沙村做军服呢

看到郭青平只有几匹布了,张晓儒说:“郭掌柜,要不要进点回去”

郭青平淡淡地说:“张会长,你现在是我东家,从今往后,千万别提郭掌柜,喊我郭裁缝便是。镇上有家布店,你需要什么样的衣服,自己去进布料就是。”

张晓儒笑了笑:“那行,做衣服需要哪些材料,你给我开个单子,过天我来进。镇上没有,就去县城。”

郭青平说话的时候,略微有些自得:“只要有布,做几十套衣服的针线我还是有的。”

张晓儒看到他的纽扣货,里面只有十几枚了,随口问:“纽扣够吗”

郭青平脸一红:“你可以买点纽扣,我不多了”

张晓儒微笑着说:“还是开个单子吧,淘沙村不比镇上,出来一趟不方便。”

郭青平不再坚持,既然张晓儒想买,随他去就是:“好吧,你准备做多少套”

“先来一百二十套吧,六十套秋装、六十套冬装。”

郭青平点了点头:“也就是二三个月的事。”

张晓儒帮自己还了饭钱,又免了自己一灾,给他白做几个月事,倒也无可厚非。

郭青平的家当,整整装了六辆马车。

张晓儒也没在意,他又在布店买了几匹花布,准备给母亲和关巧芸、张玉亭做身衣服。

到淘沙村后,马车直接送到张家大院门口。

张达尧看到浩浩荡荡的车队,诧异地问:“晓儒,这不是镇上的郭掌柜吗”

张晓儒笑着说:“他现在不是郭掌柜,是我们郭裁缝了,给咱们做军服的。”

张达尧惊讶地说:“做军服”

张晓儒说:“你看看,咱们穿的都是自己的衣服,一点精神也没有。再说了,马上入冬,得给大家准备套棉衣。”

张达尧担忧地说:“可是,哪来这么多钱”

“自卫团都是村里人,可以公款摊派。另外,我也可以分担一部分。而且,郭裁缝说了,给我们做军服不收钱,我们只要出布料和针线纽扣之类的就行。”

张晓儒开杂货铺,虽然时间不长,但他的形式新颖,以货易货,两头都可以赚钱,正好可以拿出来补贴。

张家大院的后院很大,院子里套着院子。

乔子清占了东南角的院子,张晓儒把西南的小院子交给郭青平。

郭青平觉得房子太大,院子里竟然有六间房,院子里还有口井:“张会长,用不了这么大的地方,我们一家住一间,两个伙计住一间,存放布料、衣服、加工共用一间就行。”

“先住着吧,这可是以前这家住人住的地方。”

这个院子,正是原来张远明住的,虽然烧了几间,但还有好几间房能住人。

郭青平问:“这里以前失过火”

张晓儒说:“遭了匪,一家人都被杀了。看到那间正房没有,里面死过人,你们少去。”

其实,这个院子平常来的人都少。

听说要做军服,自卫团的人都到后院来看热闹,此时他们也不管,这里有没有死过人了。

张晓儒把陈光华叫来,让他把后院那口刻井清理干净:“这口井里面都堵了,你和达哥辛苦一下,把泉眼挖开,以后就在这里取水。”

陈光华觉得自己既是自卫团的队长,又是七零五民兵连的三排长,怎么还要做这种事呢

“叫他们干就是嘛。”

张晓儒看了四周一眼,低声骂道:“党员干部要起带着作用,你以为自己真是当官了啊。”

陈光华羞愧地低下来,他觉得自己的觉悟,还有待进一步提高。

陈光华说:“我马上去。”

张晓儒轻声叮嘱着说:“大家都应该背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了吧告诉他们,不但要会背,还要会做。”

晚上,张晓儒在家里核账,既然把郭青平请来,做军服就刻不容缓。

七零五民兵连的军服,只能靠自筹。

这些军服的费用,按以前的规矩,可以走公款摊派。

但张晓儒希望,尽量不增加群众的负担。

他想把自己这段时间赚的利润,全部拿出来补贴。

张晓儒无论是对自己,还是对别人都很抠门,但真正遇到事时,他可以付出一切,包括自己的生命。

另外,如果区分委愿意出钱,还可以给游击小组做军服。

郭青平在镇上可是承诺,“只要是军服就免费”,张晓儒当时就想到了区里。

除了二分区外,还有其他分区,甚至是正规部队做军服。

游击队没有条件做军服,哪怕是顶八路军的军帽、挂包、米袋、子弹袋、手榴弹袋,也能增强他们的神圣感和战斗力。

正当张晓儒在算数,自己能拿出多少钱时,陈光华气喘吁吁地到杂货铺:“团座”

张晓儒蹙起眉头:“慢慢说,还像个队长的样子吗”

陈光华停了一会,才说道:“张家后院的井里,发现了金条”

张晓儒蹭的站了起来,大声说:“什么”

陈光华伸出四根手指:“整整四坛。”

张晓儒马上说:“走,去看看。没别人知道吧”

陈光华笃定地说:“没有。”

张晓儒脑海里在想象,四坛金条到底有多少,他突然想到,张远明房间那八个一人多高的大坛子。

见到实物后,才发现,坛子不大,跟鬼子的钢盔差不多,但抱在手里可真沉。

哪怕再沉,张晓儒也愿意抱两坛回去。

三人把四坛金条,抱回了杂货铺的暗室。

张晓儒的杂货铺有杆称,一根根拿出来称,竟然有七十二斤,这可是一千多两啊。一斤十六两

第七十六章 斩草除根

张晓儒捉了一只鸡,提了一篮子鸡蛋,去了大枫树据点。

原本他想叫上郭青平,给山田正雄做套西服。

凭空得了一千多两黄金,送套西服赢得山田正雄的好感,完全不在话下。

从那四个坛子可以看得出来,只有两个坛子是清末的,其余两个坛子可有些年头了。

也就是说,这四坛金子,是张家祖上几代的积蓄。

然而,郭青平打死不给日本人做衣服。

在三塘镇时,他是没办法,为了生活,只能向日本鬼子低头。

可现在,他恨死了日伪,宁愿死也不给鬼子做衣服。

张晓儒劝说、威胁都没用,只好在家里抓了只鸡。

至于鸡蛋,杂货铺倒是多得很。

周围的群众,经常拿几个鸡蛋来换货物,积少成多,杂货铺随时能拿出几百个鸡蛋。

戴氏知道张晓儒要把家里的鸡送给日本人后,想阻止,最终还是没这样做。

知子莫若母,自从张晓儒回来后,虽然又是加入新民会,又是当自卫团长,还兼着维持会长,但她很清楚,自己的儿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品性。

特别是大云村的李国新,经常傍晚过来,也没见买东西就走。

这些事情,她看在眼里,记在心上,张晓儒不说,她也不问。

在日本人眼里,张晓儒是一个称职的维持会长。

特别是大枫树据点的警备队,有一半人员来自淘沙村自卫团,山田正雄对张晓儒,比对其他维持会长都要客气。

当然,这跟张晓儒会说一点日语也有点关系。

其他维持会长来了,最多也就是说句“太君辛苦了、嗨”之类的,张晓儒已经过了这个阶段,可以与山田正雄做简单的交流。

张晓儒的学习能力很强,每次与山田正雄交流,都能学习一些新的词汇和语法。

张晓儒特意将鸡和鸡蛋提到了山田正雄面前:“山田先生,农村里没什么好东西,一只下蛋鸡,一百个鸡蛋,给您改善一下伙食。”

山田正雄满意地说:“哟西。”

张晓儒恭敬地问:“淘沙村的兵,表现还好吗”

山田正雄知道张晓儒的日语较差,特意说得很慢:“不错,他们训练很积极,每天都要出操。其他人,不行,总是偷懒。”

其他人大部分是原来老军庄土匪,好吃懒做,让他们训练,跟受刑一样。

张晓儒笑着说:“训练得越好,才能更好的协助皇军作战,也能更好保护自己。”

山田正雄朝他竖起大拇指:“哟西,你能这样想,很好。”

张晓儒随口说:“山田先生,我听说,新来的李万田,不听皇军命令,也不愿意支持维持会催粮催款的工作,每次只派其他人出去,他整天好吃好喝好睡大觉”

“他是共产党的叛徒,整天担心游击队会杀他。”

张晓儒嗤之以鼻地说:“在皇军的地盘,还怕游击队,那不是笑话吗二分区的游击队,在西村时就被消灭得差不多了。”

山田正雄说:“游击队的韩德文还在,共产党就像野草,只要没除根,过段时间又会来搞破坏。”

张晓儒漫不经心地说:“李万田胆子太小了,如果是我,巴不得游击队找上门,正好借机消灭他们。”

山田正雄眼睛一亮:“这倒是个办法。”

他的小队,在西村也损失惨重,如果能消灭游击队,也能解心头之恨。

随后,张晓儒又去看望了关兴文。

关兴文早就看到张晓儒提了只鸡和鸡蛋:“三哥,你怎么还送鸡来”

张晓儒笑着说:“咱们是维持村,我要当优秀维持会长。”

如果说他不心疼,那是假的,一百个鸡蛋,能换多少东西啊。

关兴文正要说话,看到李万田走了过来,他马上换了副笑容:“李队长来啦。”

自从被张晓儒训斥一顿后,关兴文与李万田的关系迅速缓解。

李万田点了点头,又朝张晓儒双手抱拳:“这位想必是淘沙村的张会长吧”

张晓儒作了个揖,笑着说:“李队长好。”

李万田诚恳地说:“不敢。张会长,你会说日本话,能否帮我传个话呢”

“传什么话”

李万田看了一眼关兴文,又看着张晓儒说:“大家都不是外人,我就直说了。到大枫树后,我生怕游击队报复,说来惭愧,都不敢出门。想来想去,只好先发制人。”

张晓儒不动声色地问:“怎么个先发制人法”

李万田冷冷地说:“除掉韩德文,以绝后患。”

此时的李万田,早就忘记了,当初韩德文带领他打鬼子,多次保护他,为此还受过伤的事。

张晓儒缓缓地说:“光是除掉韩德文恐怕不行,最好把二分区的游击小组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