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穿越之民国千金

首页
关灯
护眼    
字体:
第22章 生气

杨佩瑶羞窘无比,只觉得脸颊像是被掌掴一般, 火辣辣的。

他这是什么意思?

先入为主, 觉得自己也会像国中那样因为恋爱什么也不顾?

她穿越过来刚好一个月,因为原身的这件事, 不止一次被人明嘲暗讽。

她已经受够了。

都说“打人不打脸, 骂人不揭短”, 他却当着陌生人的面这样说。

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。

不过是借用他的名义上了学, 何至于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。

本来一早被杨佩珍气着, 心里就窝着火,此时更是压抑不住。

杨佩瑶板起脸气呼呼地道:“顾会长, 你又不是我的谁, 凭什么这么说我?即便丢人也是丢的我的脸面, 牵连不到顾会长头上……大不了这学我不上了,我去念别的高中, 行了吧?”

开门, 下车,“嘭”一声将车门摔上。

走过两步才想起伞还没撑开,索性也不打了,一路冒着细雨往教室跑。

秦越刚把第二课课文题目写到黑板上, 还没开始讲内容,见杨佩瑶进来,有意停了下,等她拿出课本。

完全没有批评她的意思。

杨佩瑶心里惭愧,忙集中精力听课。

陆续又有两个男生迟到, 秦越也没有表现出不满。

这多少让她平衡了些。

等下课铃响,雨已经停了。

有校工抬着大桶进来给大家发姜汤。姜汤刚煮好,热乎乎地往外冒着水汽。

杨佩瑶正觉得身上发冷,怕感冒,毫不迟疑地喝了下去。

高敏君却捧着碗,可怜兮兮地说:“最讨厌姜汤了,又苦又辣,比中药还难喝。”

杨佩瑶劝道:“里面放了红糖,甜丝丝的不难喝,捏着鼻子一仰脖就咽下去了。要是生病可就不止喝苦药那么简单,光头疼就能难受死。”

“那你帮我喝一半,”高敏君给杨佩瑶倒了半碗,壮士断腕般把剩下一半喝了,脸上挤出抹笑,“还行,肚子里暖融融的挺舒服……咱们学校想得真周到,到底是名校,福利好。”

她们不知道的是,武陵高中其实并没有什么福利,这还是头一次给学生发姜汤。

中午吃饭时,食堂门口贴出来海报,各大社团面向高一新生招纳新成员。

其中雅声话剧社今年打算编排《罗密欧和朱丽叶》以及《窦娥冤》,想招收几位助演和龙套。

报名截止到周五下午放学前。

下周一开始安排面试。

纵然只是龙套,高敏君也激动得一下午没好好听课,刚下第二节 课就迫不及待地拉着杨佩瑶去报名。

各社团活动的地方都在学校礼堂二楼,除了雅声话剧社之外还有非墨文学社、清韵民乐团以及几个体育类社团。

雅声话剧社门口已经排起十几人的长队。

高敏君站在最后一个,小声游说杨佩瑶,“既然来了,不如你也报个名?咱们话剧社挺出名的,还在剧院演出过。”

杨佩瑶不感兴趣。

高敏君又道:“你不是学过古筝?要不你报名民乐团,要是选上了,以后咱俩一起来排练。”

杨佩瑶汗颜。

她对古筝根本一窍不通。

学乐器太费钱了,乐器本身就贵,动辄几千上万,再加上课时费,三五年学下来,得十万八万往里砸。

她家中不愁吃穿,但也只是普通的小市民家庭,父母供她学美术已经不容易了,哪里还供得起乐器?

想起房间里有架古筝,原身肯定会弹,没准儿还弹得不错,曾经在学校里展示过,否则高敏君跟原身关系不算亲密,怎么会知道她学过。

杨佩瑶很快给自己找了个借口,“之前的古筝老师回老家了,我好久不练,手早生了……现在还是把精力放在学习上,你也知道我的底子。不用功怎么能考上大学?”

高敏君赞同,“是得用功,不过也不能闷头读书,参加点儿社团活动有好处,能开阔眼界,学到书上没有的东西,还可以结识别的年级别的班的同学。”

杨佩瑶笑着应好。

正说着话,有人从里面出来,却是顾静怡。

顾静怡一愣,“你来报名?”

杨佩瑶指指高敏君,“我陪她来的。”

顾静怡笑着冲高敏君点点头,把杨佩瑶拉到旁边,“还以为你改主意了呢,这部剧咏薇演朱丽叶,她肯定不愿跟你配戏。”

杨佩瑶道:“我心里有数,不会往她跟前凑。”

“那个……”顾静怡有点不好意思,“我会尽量打消咏薇对你的误解,不过我们俩是好朋友,我不能背叛她,你要是有事,就给我打电话吧……对了,钱我已经还给大哥了,你放心。”

顾静怡果断隐瞒了关于“利息”的电话。

主要是太匪夷所思了,完全不是她大哥做人的风格。

杨佩瑶笑笑。

女孩子的友谊就是这样,有时候比男女谈恋爱都严格,中间不允许第三者插足。

而且,白咏薇对她印象如何态度如何,她也不是特别在意。

杨佩瑶突然想起了早晨的事情。

算起来,顾息澜已经先后帮过她好几次忙,而且又是高高在上的商会会长,教训她几句算不得什么。

可她真心看不惯那种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的态度。

反正,她不可能退学的。

那都是一时气话。

真要退了学,灰溜溜地去念松山高中,岂不被三姨太和杨佩珍笑话死?

以后还是离顾息澜远点,就当作不认识他好了。

免得平白无故又捱一顿训。

她毕竟是个年轻女孩,就是按前世的岁数算,也才22岁。

哪里有这么劈头盖脸不顾及别人感受的?

没多大工夫,高敏君报名出来,跟杨佩瑶商量面试要展现的才艺。

杨佩瑶给她出主意,“话剧看的是声音和肢体的表现力,你来个诗朗诵,或者表演一段舞蹈?”

“舞蹈?”高敏君摇头,“交际舞吗?我只会一点点华尔兹,还得有舞伴才行。”

杨佩瑶恍然。

前世,女孩子为了考试加分,不得不学芭蕾、民族或者拉丁舞等才艺,而现在,只有从事一些特殊职业的女子才认真学舞蹈。

正经姑娘家很少学这个。

杨佩瑶再道:“那就朗诵诗歌?罗密欧那个剧是用英文演吧,你英文好,不如发挥特长,背首英文诗歌?”

“朗诵可以,但我没背过英文诗,选哪首好?”

杨佩瑶立刻推荐爱尔兰诗人叶芝的《当你老了》。

她知道这首诗还是得益于那首非常流行的同名歌曲。

曲作者曾经在一个访谈节目里说他的灵感来自这首诗,她特意去找来看。

原诗只有十二行,词汇又不难,读几遍也就背会了。

当下杨佩瑶就把这首诗默给高敏君看。

高敏君小声读了遍,叹道:“写得真好,就用它了,谢谢你,杨佩瑶。如果我被选上,你就是头一号大功臣,我请你看电影。”

杨佩瑶“嘻嘻”笑,“一言为定,你肯定能行的。”

当晚,高敏君写完作业就开始读《当你老了》,体会其中情感,杨佩瑶则不厌其烦地画服装草图。

几天之后,高敏君声情并茂情绪饱满地完成朗诵,而杨佩瑶终于选定八套漂亮又不至于太过出格的搭配,画成简略的效果图。

杨佩瑶拿着图纸请四姨太过目。

四姨太“哎哟”一声,夸赞道:“瑶瑶会画画了,是美术课学的?画得真好看……就是,就是人太瘦了,哪有这么细的胳膊这么细的腿?”

杨佩瑶哭笑不得。

她是按照九头身比例画出来的效果图,并非肖像图。而且画的重点是衣服,不是人,好不好?

杨佩瑶问:“四姨太,你看衣裳,衣裳怎么样,是不是很漂亮?”

四姨太指着修长的直筒裤皱眉,“这能穿出去?两条腿跟筷子似的,太丑了吧?屁股不都露出来了?”

杨佩瑶扶额。

审美观相差太大,完全没有共同语言。

前世的人追求大长腿,帅气利落,而现在……街头上妇女大都穿裙子,即便有少数人穿裤子,臀部也是被长长的衣襟挡住了。

分明,民国时代的女子是很开化的,旗袍开叉都到膝盖以上,露着半截大腿了,剪裁也非常贴身,完全凸显身体的曲线。

为什么遮盖得严严实实的裤子就不被接受呢?

可是四姨太觉得丑,杨佩瑶也不能强摁着头逼她说好,又指着加了襕边的裙子,“这个好不好?”

四姨太不好意思再打击杨佩瑶,敷衍着道:“这几个看着还不错,不知道穿起来怎么样?”

杨佩瑶咬咬唇。

这倒是说在点子上了。

效果图画得再漂亮,总归是纸上谈兵,得做出成衣上了身才能看出效果。

杨佩瑶会做衣裳。

毕业时装秀上要展出的服装就是她做的。

从设计到打版到剪裁,再到平车、滚边锁边到最后的熨烫,一整套程序都是她亲力亲为。

她那会儿用的是学校的平车机,一件衣服一个多小时就能车好,针脚既细密又匀称。

但是眼下不可能有平车机。

杨佩瑶不想手工缝,一来费时费事,她没那个耐心,二来她没有那个功力,针脚缝出来歪歪扭扭的,根本不能穿。

要是能有台缝纫机就好了,就算是老式的家用脚踏缝纫机也成。

她家里有台八十年代的缝纫机,是外婆留下来的遗物,据说买的时候足足花了150块,可以买两百斤猪肉的钱。

上初中的时候,杨佩瑶对针线活儿产生了兴趣,时不时给布娃娃做条新裙子,为了方便开始鼓捣那台旧缝纫机。

杨佩瑶妈妈还不会用,她却很快上了手,还帮家里缝过床单。

可是到哪里弄台缝纫机呢?

杨佩瑶一下子想到顾静怡,她家里开着服装厂,肯定知道路子……

作者有话要说: 亲爱的小天使们,从本章开始设定防盗了。因为v的字数不多,设定比例略微高一点,以后会相应调整。

看到防盗章的朋友们请不要着急,稍等几天就可以看到正文了。

跟过我文的读者们都知道,我发红包还是挺频繁的,经常留言冒泡的话,会有很大几率领到红包,这样就可以订阅文章了。

最后,爱你们,么么哒~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