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镇的精干力量。
看到这些手下,彭太守很是得意,党国在敌后的潜伏工作,恐怕自己是做得最好的。
陈国录奉承道:“全仗处座处置得当,否则我们就要在牢房里开会了。”
彭太守招呼不打,私自溜走,如果在我党,是严重违纪,要严厉处分的。
他竟然标榜“最大之胜利”,实在无耻之极。
魏雨田微笑着说:“没错,彭处长英明果断,不但化解了危机,还打入了特务队。上峰肯定想不到,我们竟然能在敌人心脏活动。”
彭太守沉吟着说:“目前形势一片大好,接下来的任务,是隐蔽自己,以待时机。”
魏雨田微笑着说:“陈景文到了特务队,对我们非常有利。”
陈景文“坚定”地说:“兄弟们都表了态,只要有行动,都义不容辞,随时愿意为党国赴死。”
彭太守得意地笑着说:“这次张晓儒帮了我们大忙,要不是在敌占区,真想好好感谢他。”
魏雨田问:“彭处长,刘子珍怎么安排”
彭太守回来了,刘子珍的身份也识破了,接下来如何处理,得听彭太守安排。
彭太守冷笑着说:“这个女人大概以为,我还没识破她的身份。既然她还想潜伏在我身边,那就让她表演吧。”
他进了特务队后,刘子珍对他更是体贴,晚上更是房间迎合。
彭太守并不拒绝刘子珍,知道了她的真正身份,只占便宜不吃亏。
刘子珍是永井武夫的人,如果除掉她,也会引起永井武夫的怀疑。
陈国录说:“今天刘子珍到了镇公所,以后她会在镇公所当秘书。”
彭太守说:“她想抛头露面,随她去吧。”
刘子珍是日本特务,自己进了特务队,刘子珍的任务算完成了,她再进镇公所,恐怕是为了张晓儒。
陈景文突然问:“彭处长,永井武夫为何从不在特务队露面呢”
彭太守冷笑着说:“他这个人就喜欢故弄玄虚。”
永井武夫就像躲在阴沟里的老鼠一样,见不得天日。
特务队的事情安排好后,永井武夫正式进入工作状态,他悄悄搬出了小川之幸的住处。
没过几天,新街多了家李记日杂店,距离镇公所不远,货品齐全,价值实惠,其他店铺很难搞到的食盐、火柴,这里基本不断货。
镇公所的人,也经常来这里买东西,就连张晓儒,也特意来看了看。
他是开杂货铺起家的,这里的货物,比他的要便宜两成左右,也就是说,这家老板,几乎不赚钱。
老板是个三十多岁的男子,穿着长衫,戴着一副圆头眼镜,说话很和气。
张晓儒拿了包烟,随口问:“老板贵姓啊”
李成华又拿出一条香烟,恭敬地说:“免贵姓李,李成华。烟钱就不要了,这是一条正太香烟,请张会长笑纳。”
张晓儒惊诧地说:“你认识我”
李成华谦逊地说:“张会长在三塘镇治理一方,谁人不识呢”
张晓儒惊讶地说:“你这里还有胭脂水粉”
张晓儒注意到,包装盒上写的是日文,这里不少东西都是日本货。
李成华谦逊地说:“鄙号不大,但货物种类还算齐全。”
晚上,张晓儒到三塘饭馆吃饭时,让乔再生明天去李记日杂店买点东西。
第一百九十四章 豪华民兵连
张晓儒晚上到家时,李国新向他传达了县委的最新指示:县干部、五十八团、游击大队和民兵四结合,组成一支突击队,密切配合,深入双棠县城敌战区,开展反击日伪军以烟土毒化人民的斗争。
佐藤茂夫在三塘镇推广种植鸦片失败后,日本人在县城周围几个维持村,种植了几十亩大烟。
日本人用的还是那一套,对群众进行欺骗宣传:种大烟比种粮食赚钱。
这个情报,张晓儒早就汇报了上去,上级非常重视,要跟日伪打一场反烟土的战斗。
张晓儒兴奋地问:“我们的任务是什么”
他在日伪的职务越来越高,很难有机会亲自参加行动,这次或许是个机会。
李国新说:“七零五民兵连和二分区游击小队,配合五十八团,对县城的日军形成进攻姿态,只要他们敢出城,就坚决予以消灭。县干部和区里的同志,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,争取将所有烟苗全部拔掉销毁,让敌人空忙一场。”
张晓儒激动地说:“哪天行动我提前安排好时间。”
李国新摆了摆手:“你不能行动,打入敌人内部的同志,都不能参加这次公开行动。这次行动,由我指挥。”
张晓儒叹了口气,无奈地说:“好吧。”
民兵连和游击队,只是配合正规部队作战,这次行动,以五十八团为主,他们负责带路和搜集情报。
打入敌人内部的同志,确实不能随便参加公开行动,哪怕行动时间是在晚上,但县城距离三塘镇有三十里,七零五民兵连又只是配合作战,不能冒被敌人发现的风险。
李国新说:“你虽然不参加行动,但要把县城的情况摸清,特别是最近日军的动向,最好能一日一报。”
张晓儒笑着说:“县城的情况,早就摸清了嘛,况且,张有为不是在一零八旅团么”
李国新正色地说:“张有为毕竟不是自己的同志,他的情报,只能作为参考,组织上还是以你的情报为主。”
张晓儒郑重其事地说:“明天我去趟县城。”
这是县委指挥的重大军事行动,目标还是日伪占领的县城,情报工作一定要做扎实。
李国新说:“连里哪些人参加行动,还得你拿主意。”
张晓儒想了想,说:“让二排去吧,镇上的小分队也可参加行动,正好可以检验一下我们的战斗力。”
七零五民兵连虽然多次与日伪交手,但打的都是伏击战,要么是集中优势兵力,要么是利用有利地形,用手榴弹伏击。
真正与日伪在战场上正面交手,这可能是第一次。
张晓儒非常清楚七零五民兵连的真正实力,他也很清楚日伪的战斗力,扬长避短,以己之长攻敌这短,才能打胜仗。
李国新问:“村里的工作呢”
张晓儒随口说:“村里的工作不用担心,交给张玉亭和关巧芸就可以。”
妇救会的工作卓有成效,张玉亭和关巧芸,在妇救会中成立了党小组,她们不但在本村发展妇女党员,还在邻近几个村子,发展了好几名党员。
妇女走村串乡,并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,谁也不会想到,这些看似软弱无力的妇女,竟然是抗日人员。
特别是关巧芸,她得了一把南部十四式手枪,经常还带着手榴弹,早就想一显身手呢。
李国新突然想起一件事“关巧芸跟你提过没有她想到镇上参加小分队。”
张晓儒严肃地说:“胡闹,她的工作在妇救会,不是参加作战部队。”
李国新说:“三塘镇也有妇女工作嘛,我倒是觉得,小分队如果有女同志,更利于他们的行动。不要小看妇女同志,她们也有自己的优势,比如说传递情报、打探消息,敌人轻易不会注意她们。”
张晓儒摇了摇头:“她可不会甘心传情报、打探消息,她来三塘镇,非闯祸不可。”
三天后,二分区的各部队在七里沟集合,李国新带着七零五民兵连二排和三排一部,清早就从淘沙村出发。
这次参加作战的战士,都很兴奋,他们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穿着八路军的军服,挎着背包、子弹袋、手榴弹袋,打着绑带,穿着妇救会做的新布鞋,精神抖擞地快步走着,全身充满了无限的力量。
李国新和张达尧走在最前面,两人腰间合着郭青平生产的武装带,再挎着一把盒子炮,加上头上戴得端正的军帽,特别的有精神。
如果不明底细,谁也不会相信这是民兵连,说他们是八路军正规部队,一点也不为过。
所有人都有枪,还有两挺机枪,最重要的是,所有人都有二十发子弹,这在正规部队,也是很奢侈的,遑论每人还带了四枚手榴弹,恐怕正规部队看了,都会流口水。
除了李国新外,其他人员,脸上或多或少,都抹了点锅底黑。
虽然这次参加的都是自己的部队,但七零五民兵连的情况,与其他部队不同,这些人说不定,以后就要加入日伪。
临出发前,李国新特别交待了,不管谁问,都不能透露真实姓名等个人真实情况,关于七零五民兵连的事情,也不得向任何人说起。
在七里沟坡下的大车道上,有一个穿着军服的男子,朝着三塘镇方向不停张望,又跑到东侧向树林里韩德文报告:“韩队长,七零五民兵连什么时候到”
他叫罗志忠,是二分区游击小队的战士。
韩德文看了看天色,给七零五民兵连的命令,是中午之前在此会合,并没有规定具体时间。
“别急嘛,还没到时间呢。”
罗志忠却有些着急:“咱们下午要赶到县城,他们要是拖拖拉拉,怕是来不及了。”
他并不知道七零五民兵连是支什么样的部队,只知道这是一个民兵连,在他的印象中,民兵队跟群众,其实没太大的区别,无论是装备还是战斗力,与游击队相差不知道多少。
韩德文说道:“走,去看看。”
第一百九十五章 堪比正规部队
七里沟一边是树林,一边是条沟,这里当初是张晓儒伏击陈拯民的地方,二分区选择在这里集合,也是因为树林和沟里,都可以隐蔽。
罗志忠看了看三塘镇方向,好奇地问:“队长,七零五民兵连有多少人啊”
一般来说,下面的都是民兵队、民兵排,敢叫民兵连,少说也得几十人吧
韩德文走到高处,向北眺望,随口说:“你觉得会有多少人”
罗志忠说:“咱们区游击小队有十三人,他们怎么说也得有三十人吧。”
游击小队在西村,为掩护群众转移,损失惨重,韩德文受了伤。
韩德文摇了摇头:“他们具体有多少人,我也不知道。”
七零五民兵连有些诡秘,不但指挥员神秘,战士也这般,到目前为止,他都不知道七零五民兵连驻在哪个地方
组织纪律他很清楚,不该问的不能问,不该知道的不能知道,哪怕他是游击小队的队长,也是如此。
罗志忠突然说:“队长,那边来了一支队伍。”
韩德文举目望去,看到一支穿着草绿色军装的部队,正沿着大车道,朝七里沟迅速走来。
韩德文和罗志忠马上隐蔽到路边,仔细观察着这支部队,他们着装整齐,人人背着枪,行进速度非常快。
罗志忠诧异地说:“队长,这是五十八团的部队”
对方虽然穿着一样的军装,可有四五十人,装备齐全,队伍整齐,不像是民兵,也不像游击队,倒像是正规部队。
韩德文也很诧异:“五十八团不走这么快啊。”
罗志忠吃惊地说:“七零五民兵连”
韩德文轻声说:“先看看再说。”
很快,就能看清他们的脸,韩德文仔细看了看走在前头的人,带着罗志忠走了出去。
看到路边突然出现两个人,那支队伍马上停了下来,战士们将手里的枪也提到了手里。
韩德文暗暗点头,七零五民兵连的训练有素,并不亚于游击小队。
韩德文隔着老远,就笑吟吟地说:“老李,没想到是你带队。”
当先之人,正是李国新。
今天的李国新,身着崭新的军装,差点没认出来。
李国新抬起手腕,看了一眼手表:“韩队长,没来迟吧我们在路上办了点事。”
手表是在大枫树据点的日军手里缴获的,张晓儒不方便带,便宜了他。
他们在路上确实办了点事,干了老本行,割了一段电话线,还有两截电话线弄成了内断,一天之内,三塘镇的日伪别想与县城通电话。
韩德文自然是识得手表的,一脸羡慕地说:“哟,老李,洋玩意啊。”
李国新放下手,微笑着说:“缴获的,下次有多,给你留一块。”
韩德文语气有些酸,财大气粗就是不一样:“口气不小嘛,行,我等着你给我留一块。你们来不少人嘛。”
李国新说:“总共四十二人。”
张达尧在淘沙村,除了每天训练部队外,还发展了不少队员。
特别是妇救会的工作做起来后,妻子动员丈夫参军,母亲吩咐儿子抗战。淘沙村已经成一个维持村,慢慢转变为一个堡垒村。
韩德文叹息着说:“我们才十三人,你们就有四十多人,以后游击小队并到七零五民兵连算了。”
李国新笑了笑:“不管我们多少人,还是在游击小队的指挥下作战嘛。”
韩德文酸溜溜地说:“不敢,我是一个十三人的游击小队长,不敢指挥四十多人的民兵连。”
如果七零五民兵连只是人多,倒也没什么,但他们装备整齐,精神焕发,战士们眼中那种渴望一战的眼神,真是让人羡慕。
罗志忠突然惊诧地说:“李指导员,你们都配了枪”
他看了看,七零五民兵连不但军装整齐,而且每个人都有枪,而且还有两挺机枪。
这样的火力,游击小队望尘莫及啊。
不要说游击小队,就算是游击大队,甚至五十八团,也未必有这样的武器。
李国新不以为然地说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