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交手

首页
关灯
护眼    
字体:
交手 分节阅读 39

d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,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,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。”

所有的振奋地说:“好”

张晓儒喃喃自语:“怪不得日军最近老实了。”

李国新看了一眼关兴文,缓缓地说:“他们可不会老实,据我们得到的情报,日军调集三万兵力进攻华北根据地,以三千多兵力合击驻武乡的八路军总部,以小股零星兵力犯扰县委机关,施行报复性扫荡。”

第七十九章 军服生产基地

1940年11月,日本对双棠县进行了毁灭性报复大扫荡,抗日根据地的房屋物资,被烧毁百分之八十以上。

特别是对县委住过的永丰、张店、下庄、西村、七泉、八泉等村镇,遇房就烧,逢人就杀,见东西就抢。

这些村镇的房屋财产,几乎全部烧光,西村躲在沟里的六十多名老百姓,被活活烧死,又把搜查出的四十多名群众,集中在场里,用机枪扫射。

我抗日政府财政科长张学诗,通讯员郝传卿,收发员黄敏仁牺牲。

据统计,从11月21日至12月5日,日军杀害我军民4700人,烧毁房屋不下7000间,家具粮食禽畜损失不计其数。

日军不断实行“三光”、“扫荡”,无吃、无穿、无住的“三无”群众及孤儿增多。

淘沙村虽然没有遭到扫荡,但每每听到前方传来的消息,张晓儒心如刀绞。

他很想带领七零五民兵连,跟日军拼了,可这样的念头,只在脑海里想想就行。

作为一名指战员,他得为战士们的生命考虑。

这段时间,整个七零五民兵连的气氛比较压抑。

日军的残暴,让所有战士都充满了仇恨。

他们渴望战斗,想在战场上,狠狠地揍日军一顿。

李国新每天晚上,都要与大家交流思想。

李国新缓缓地说:“同志们,我们要把对日军的仇恨,转化到训练场上。”

县委、区分委、部队,都在不断转移,这个时候与日军硬拼,必然吃亏。

张晓儒说道:“指导员说得很对,只有练好杀敌的本领,将来才能多杀鬼子。”

私底下,他早跟李国新说过,找机会干一仗。

但两人都知道,打仗一时爽,打完爽后,淘沙村的村民,恐怕都要遭殃了。

关兴文激动地说:“三哥、指导员,大枫树据点只有我们警备队和两个分队的日军,咱们吃掉他们吧”

李国新坚定地说:“不行,大枫树据点之前才遭到袭击,死了一个分队的日军和刁骏的一个班,如果再次攻击,必然会引起日军警觉。这段时间,没有上级命令,我们不能主动出击。”

张晓儒缓缓地说:“我们在敌占区,不能亲手打鬼子,但也可以为打鬼子服务。根据地无吃、无穿和无住的群众较多,部队的后勤供应,也一定很困难。可以给他们提供粮食、药品、食盐和衣服嘛。”

李国新附和道:“对,我们可以做好后勤工作,这也是抗日。”

郭青平觉得,自己差不多可以离开了。

张晓儒让他做了六十套秋装军服,又做了六十套冬装军服,还做了一百二十件衬衣。

他有两台脚踏缝纫机,三个人日夜加班加点,只想做完后早点离开这个汉奸村。

军服虽多,但款式一样,他们做起来速度很快。

郭青平觉得,该是自己离开的时候。

正当他想去找张晓儒商量时,对方却主动找上门。

张晓儒穿的是黄绿色的自卫团军装,很有精神。

一般的军装,夏秋装宽松肥大、冬装厚重臃肿,但郭青平做出来的冬装,看着不厚,还很暖和,也不影响行动。

自卫团的冬装,比警备队的还好看,也更保暖。

郭青平急不可耐地问:“张团长,衣服快做完了,我是不是可以走了。”

张晓儒微笑着说:“不急,外面天寒地冻的,等开春后再走嘛。”

郭青平不满地说:“等开春再给你做春装是吧”

张晓儒突然问:“郭裁缝,会做皮衣吗”

郭青平应道:“当然会啊。”

他刚说完,马上后悔了,听张晓儒的意思,这是要让他再做皮衣啊。

可是,张晓儒有皮子么

张晓儒问:“我手里有点狗皮,已经硝好了,能不能给我们做点背心或者大衣”

郭青平虽然后悔,但信守不渝:“我说过,只要是军服,就没问题。”

张晓儒微笑着说:“我手里有几百张皮子,辛苦你再忙一段时间。”

郭青平无奈地说:“好吧。”

看来,真的要在这里等开春了。

张晓儒说:“只是,做皮子要换个地方,去山洞里。”

郭青平是得罪过范培林的人,在淘沙村做了一百多套军服,已经完成了任务,哪怕就是再做皮衣,也容易惹人怀疑。

淘沙村虽是维持村,但张晓儒的杂货铺,每天都有各村百姓出入。

郭青平惊诧地说:“去山上”

他住的这个院子,虽然死过人,但住着还是挺舒服的。

张晓儒微笑着说:“白云山的后山脚下,有一个山洞,冬暖夏凉,你在那里做衣服,没人打扰。”

那个山洞要从沟里进去,路不太好走,马车进不去,平常也没什么人。

郭青平警惕地说:“你不是要绑架我吧”

张晓儒拿出三十块银元:“你又没钱,绑架你干什么这两个月,你们辛苦了,这是三十元,算是你们的工钱。”

他没给联银券,也没给冀南币,显得也很有诚意。

郭青平把诚信看得很重,连连摇头:“说好不要钱的,做人不能失信。”

张晓儒笑着问:“我要是一直做军服,你岂不要白给我一辈子”

郭青平说:“只要你有这么多军服做,干一辈子又何妨但有一点我要说清楚,如果半个月没活干,我马上走。”

“一个月吧,有的时候布料或棉花、染料运进来也需要时间。”

郭青平点了点头:“一个月就一个月。”

他这一点头,成就了一个太岳军区军服厂。

第二天,张晓儒迅速给郭青平搬家。

对外宣扬,郭青平做完了军服,准备离开淘沙村。

事实上,骡车出村后,很快进入了小道。

到白云山后,又换成骡马,把他的家当运到了山脚的溶洞。

这个溶洞的洞口能开进一辆马车,里面更大,容纳几百人不成问题,而且洞内有洞,朝下走,里面还有条暗河,用水不成问题。

张晓儒准备充分,给他们准备了柴禾、煤炭,甚至还铺好了床铺。

“明天,我会把狗皮拉来,另外,过几天还有一批布料运到。”

“还要做军服”

“对,但这次的颜色和款式要稍有不同。”

第八十章 愿意

郭青平对溶洞的环境,倒还是满意。

正如张晓儒所说,这里冬暖夏凉,已经进入冬季,里面都不用烤火。

对他来的说,只要不吹风、不淋雨就够了,况且里面还有条地下河,用水也很方便。

第二天,张达尧带了几个人,送来了两百张硝好的狗皮和一批布料。

还有一些粮食、蔬菜、酱菜、食盐、火柴、毛巾、牙膏等生活用品。

另外还有两盏汽灯、四桶煤油、以及一个打气桶。

汽灯在外形上和马灯有些相似,但二者的工作原理不尽相同,所以在具体构造上也有一些差别。

汽灯在装上煤油以后,需要向底座的油壶里打气,以便产生一定的压力,使煤油能从油壶上方的灯嘴处喷出。

汽灯没有灯芯,它的灯头就是套在灯嘴上的一个石棉做的纱罩。

汽灯的上部还有一个像草帽檐一样的遮光罩,由于是汽化燃烧的原因,照射出来的灯光是白晃晃的,亮度非常高,一盏汽灯可以把周围十几米的范围都照得通明

溶洞里什么都好,就是光线不足,白天只有洞口那一块有光亮,里面需要点灯。

相比煤油灯,汽灯很先进。

郭青平问:“张晓儒呢”

张达尧答:“以后他不会来了。”

郭青平急道:“他是不是把我卖了等这些背心做完,我的事就做完了。而且,我只给淘沙村自卫团做军服。”

张达尧安慰着说:“放心,没人会卖你。当初你答应,只要是军服就免费做,我们现在也给工钱,安心做就是。”

郭青平摇了摇头:“那也不行。”

张达尧无奈地说:“晚上,会有一位李先生跟你谈。你有什么要求,可以向他提。”

他不擅长做思想工作,这是李国新的专长。

李国新的态度很诚恳,晚上到溶洞后,看到郭青平还在做皮背心,走到旁边陪他聊天。

李国新微笑着说:“郭师傅,我叫李国新,你在工作和生活上,有什么困难和要求,都可以向我提。”

郭青平叹息着说:“这次来淘沙村,上大当了。”

他现在终于明白了,当初在镇上,就不能答应张晓儒做军服。

还说什么,只要是做军服就免费。

做了棉衣做单衣,做了单衣做衬衣,做了衬衣还要做皮背心。

李国新安慰着说:“你再给我们做一批军服,到时候如果还想走,绝对不拦。”

郭青平眼睛一亮:“真的”

李国新笃定地说:“当然。”

“张晓儒能答应”

“你的事情,我可以作主。”

郭青平叹息着说:“我知道了,张晓儒把我转卖给你了。”

李国新笑了笑,没再说话。

自卫团的军服,用的是黄绿色,款式也是独一无二。

搬到溶洞后,除了狗皮背心,主要为双棠县游击大队和独立营生产军服,要按照军区部队的样式和颜色。

一九三八年之前的夏装,八路军的军服颜色为土灰色,行动时较明显,吃了不少亏。

一九三八年后,八路军统一规定,夏装为草绿色,冬装为土黄色。

全军的服装,除军区机关、直属部队、正规兵团由军区统一供给外,凡有条件的分区,对某些被装品种,如棉被、军鞋、部分军衣与全部便衣,大都由分区自筹解决。

对服装样式,也统一规定:营以上干部的军装为细布、西式,下衣两个吊兜,连以下干部,战士为土布,下身为中式上衣两个平兜。

至于随武器、弹药配发的装具,由于式别各异,一般都由军分区、部队自筹。

在被服材料筹措上,主要采取内征外购的办法解决。

像土布、棉花,按政府核批数,由政府从征购中拨给,供给实物。

不足部分,由政府贸易部门,或jūn_duì采购单位,甚至是被服厂自购一部分。

此次县委看到自卫团的军装后,决定由他们生产一批,供游击大队和独立营使用。

但像细布、颜料、缝纫机零件、机线等,则由张晓儒购运。

另外像扣子、刁色、硫化青、硫化碱等,暂时也只能由张晓儒想办法解决。

狗皮背心做好后,郭青平看到十一匹骡马拉着布匹和棉花到溶洞后,很不高兴。

为了省自己这点工钱,宁愿花买这么多布匹和棉花

当初还说,开春后就能走,现在看来遥遥无期。

郭青平找到李国新,不满地说:“这么多布,可以做几百套军服,不会给淘沙村每人做一套吧咦,怎么是土黄色的”

李国新拿出一套正规部队的军服,微笑着说:“这有套军服,辛苦你做点改良,或者照着做也行。要求很简单:穿着方便,便于行动,看上去得有精神。”

郭青平仔细看着这套军服,当他看到臂章上的字,瞪大眼睛:“八路”

李国新微笑着说:“对,做八路军的军服,敢不敢”

“老李,你到底是什么人”

“我是中国人。”

郭青平低声说:“我知道了,你是八路军,张晓儒那个狗汉奸,已经被你们打倒了吧”

这段时间,张晓儒再没出现过,他相信,张晓儒这个汉奸,不会有好下场。

“郭师傅,你愿意给我们做军装吗”

郭青平很乐意为八路军做军装,他这也算为抗日出了力:“愿意,愿意。”

张晓儒这段时间没再去溶洞,特别是收到狗皮背心后,就好像忘了郭青平这个人似的。

此时的张晓儒,又接到了新的任务。

日军在根据地扫荡,见人就杀,见东西就你,像牛、羊这类的牲口,除了当场宰杀外,吃不完的,会带回来,交给维持会代养。

三塘镇就接收了五百多只羊,三十多头牛,全部寄羊在镇上,由蒋思源负责。

张晓儒的任务,是解救这些牛羊,交还给被抢的群众。

这个任务很艰巨,但不管如何,张晓儒都要想办法完成。

为此,张晓儒这几天,每天都要跑趟镇上,表面上是去酱菜馆,实则为打探消息。

第八十一章 配合

二区分委这段时间经常转移,人员损失较大,可任务却更加艰巨。

日军从根据地抢夺的牛羊,能否拿回来,不仅关系到群众的财产安全,也关系到我党和我军的威望。

五百多只羊,三十多头牛,蒋思源不可能自己养着,这得吃多少草料

他将牛羊分给附近十几个农户,让他们养着,自己既省事,也不用负担草料。

张晓儒在镇上打听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